海参的食用和药用

  • 海参的食用和药用已关闭评论
  • 243 次浏览
  • A+
所属分类:营养价值
摘要

中国古时人们就食用海参,并把海参、干贝、鱼翅、鲍鱼、鱼肚、鱼籽、燕窝一同视为“海八珍”。明清时期,海参的美食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作为滋补、药用是逐渐被发现和认识的。 远在三国时期,我国人民就食用海参 ...

  中国古时人们就食用海参,并把海参、干贝、鱼翅、鲍鱼、鱼肚、鱼籽、燕窝一同视为“海八珍”。明清时期,海参的美食价值已得到充分肯定。作为滋补、药用是逐渐被发现和认识的。

远在三国时期,我国人民就食用海参,但多因烹调手段上只能灸食,难让海参的营养成分得到充分的体现。宋代,我国人民对海参的吃法有了变化,史书记载,北宋建都卞梁后,那里的夏季时令菜尧“麻腐海参”(海参和豆腐烹调而成)受到宫廷内外人们的喜爱。此时的海参已用干品、水发和多种加工手段。到了明代,人们发现了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可以用来滋补强身,到了清代时,社会上吃海参已经很普遍了,“海参三大件”“海参宴”等,但这些也只是达官显贵宴席上的美味佳尧。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海参则不止是餐桌上的美味佳尧,而且还被发现是珍贵的滋补食品和药材。古书记载:明朝有一老人,因患痨病吃海参后而痊愈。以后便噬海参为命,结果寿至90余岁仍面如童颜,须发尽黑。可见海参的药用价值与滋补价值确实不可低估。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补肾精、益精髓、消痰诞、摄小便、壮阳、生百脉、治溃生蛆。《本草纲目》中提到,海参润五脏,滋精水。《药性考》中记载:海参可降火滋肾,通肠润燥、除痨祛症。在食疗著《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凡病后、产后衰老孱弱,宜同火腿或猪、羊肉同煨食之。

祖国医学认为:海参性味甘、咸、温,入心、肺、脾、肾经。具有滋阴补肾,养血益精的功效。近代,经科学研究证实,海参高蛋白(65.5%)、低脂肪、不含胆固醇,含有50 多种营养成分并含量均衡、合理、营养成分比例基本上符合理想模式。其中含有的海参粘多糖、海参素、海参皂甙、氨基酸、多肽等活性成分,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抗肿瘤、补肾壮体等生理功效。

海参可食部分100%,并含有蛋氨酸、牛黄酸、微量元素重铁、钒、硒、锗、维生素pp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如蛋氨酸、牛黄酸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缓解疲劳;微量元素钒能使机体内的铁元素吸收的更好,改善各种贫血;元素硒、锗等则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有防癌、抗肿瘤作用;海参素,海参皂甙对多种真菌有显著抑制作用,刺参素A和B可用于治疗真菌和白癣细胞感染;刺参素还可以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生长。海参的脂肪主要以磷脂为主,占总总脂肪含量的90%,磷脂的脂肪酸主要以多烯酸为主,其中二十二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人体必须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脑机能,防治忧郁症和老年性痴呆症、抑制血栓、胆固醇和高血压、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并可健身、固齿、防止衰老。现代药理证明它是一种低糖、低脂、无胆固醇的食品。

古人认为:食物与生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可根据健康的需要,选择适宜的食物进行调养,可达到身体健康,颐养天年的效果。古《千金要方》中称:“安生之本,必资于食”宋代《养老奉亲书》对食物养生论述说:以食治疾胜于用药。我国中医养生学认为“药食同源,寓海参的食用和药用药于食”所以根据身体情况有选择的食物调养必胜于用药。亚洲人相信传统的滋补方法,在中国特别是大城市更是传统医学倍受青睐的地方,人们在先进的医疗设施和治疗条件下担心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的心理也日趋上升,高速度,快节奏的生活,激烈的岗位竞争使亚健康的人群也逐渐增多并转向了传统的医学治疗和预防。

说起药食同源,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有药的属性和药理作用,比如小米《本草纲目》中说:能增强小肠功能,养心安神,米油可代参汤。红小豆味甘、性平,有解毒、利便、消肿、通乳之功效。羊肉,味甘、性温、可益气、补虚、温中缓下、白糖润肺生津、红糖益气缓中散寒活络,可疗中虚、腹痛、呕吐、反胃、血滞、痛经等。那么海参同样有自己的药性功能。

海参

本站出售,有意添加微信号联系

海参

本站出售,有意添加微信号联系

相关阅读

买海参需要注意什么,避免上当受骗

买野生海参哪里比较靠谱,买正宗的野生海参哪里好

怎么才能买到好的海参,买海参有什么好的方法?

买海参时坑太多,看海参内行和外行买海参时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