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所属分类:海参百科
海参在6亿多年前的前寒武纪就已经存在。直至三国时期,才有正式的文献记载。吴国莹的《临海水异物志》记载“土肉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其中“土肉”就是指海参。明朝万历年间谢肇制著的《五杂俎》中就有关于海参的记载:海参在辽东海滨有之,其性温补,故曰海参。海参不仅是一道名贵的佳肴,而且还是珍贵滋补食品和药材。
古书就有记载:“明朝有一老人,因患痨病吃海参而愈,后便以噬海参为命,结果寿至90余岁,仍面如童颜,须发尽黑”。可见海参药用价值与滋补价值确实不可低估。《本草从新》谓:“补肾益精、壮阳疗痿。”《本草纲目拾遗》载:“补肾精、益精髓、消痿涎、摄小便、壮阳、生百脉、治溃生蛆。”《本草求原》中提到“海参润五脏、滋精利水。”《药性考》中述说“海参可降火滋肾、通肠润燥、除劳祛症”。至于重视饮食以至食疗闻名于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说:“凡病后、产后衰老、孱弱,宜同火腿和猪羊肉煨食之。”到了清代,海参已作为名门贵族高级宴席的美味佳肴了。海参自古就被列为“海味八珍”之一,它具有极高的滋补药用价值,其名贵的品性是有证可考的,也是历久弥香的。
海参垂直分布从潮间带至水深30米的浅海海域。生活在波流静稳、无淡水流入、海藻茂盛的岩礁底或大叶藻丛生的较硬的泥沙底。它的食物为小的动植物,如有孔虫,腹足类及挠足类、硅藻类等。对生活海域环境要求很高,若有污染或重金属超标(铅、汞、砷),则难以生存。海参生长速度较慢,长大成年约需三年左右时间。